藍綠藻又稱藍藻,由于藍色的有色體數量最多,所以宏觀上現藍綠色。它是所有藻類生物中最簡單、最原始的一種,在地球上已存在 33 億年,是地球上出現最早、分布最廣、適應性最強的光合自養生物。藍綠藻在自然界中廣泛分布,主要在淡水中生長,成為淡水中重要的浮游植物,其細胞直徑多在4-6.5μm。在溫暖的季節,藍綠藻會在湖區形成一層藍綠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稱為“藍藻水華”,在富營養化問題嚴重的湖泊藍綠藻問題尤其明顯。
藍綠藻的危害
大規模的藍綠藻爆發,會形成綠潮。它會引起水質惡化,嚴重時耗盡水中氧氣而造成魚類的死亡。藍綠藻大面積繁殖還會導致水域中藻類種類單一,同時也會影響其他藻類生存,不利于水域中培養和形成更多有益的藻類以及其他生物等。
藍綠藻爆發會導致嚴重的水污染事件,最嚴重的一次危機為2007年太湖藍綠藻污染事件。當年6月,太湖藍綠藻大爆發,幾十厘米厚的藍藻覆蓋所有水面。據無錫市政府公布的統計數據,除無錫水廠外,其余占全市供水70%的水廠水質都被污染,人民的生產、生活受到了嚴重影響。其后,盡管國家下了大力氣治理太湖污染,藍綠藻依然每年爆發。
更為嚴重的是,藍綠藻中有些種類(如微囊藻)還會產生毒素(簡稱MC),大約50%的綠潮中含有大量MC。MC除了直接對魚類、人畜產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誘因。
藍綠藻的應對措施
藍綠藻具有繁殖速度快、生命力頑強的特點。對河流、湖泊、池塘出現的“不速之客”,需要及時通過物理、化學等手段進行剿滅,所以,提前對水源水質中藍綠藻進行監測預警尤為重要。
網站首頁
電話咨詢
產品中心
QQ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