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簡稱DO)是指溶解在水中的空氣中的分子態氧,是衡量水體自凈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溶解氧是指溶解在水中的空氣中的分子態氧,通常以每升水里氧氣的毫克數(mg/L)來表示。

水質溶解氧主要影響因素
水溫:水溫是影響溶解氧含量的主要因素。水溫愈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愈高。這是因為水對氧的吸收能力隨溫度的降低而增加。
大氣壓:溶解氧的溶解度與壓力呈正相關關系。當氣壓增加時,溶解氧的溶解度也會增加。
鹽度:溶解氧的溶解度通常隨著鹽度的增加而減少。鹽離子對水分子的活性產生影響,減少了水分子與氧氣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
水質標準
在我國水質標準中,溶解氧是分類的重要指標之一。例如,《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按水質優劣將地表水分為Ⅰ~Ⅴ類,其中溶解氧指標要求從高到低分別為:
Ⅰ類水:溶解氧必須≥7.5mg/L
Ⅱ類水:溶解氧不低于6mg/L
Ⅲ類水:溶解氧不低于5mg/L
Ⅳ類水:溶解氧不低于4mg/L
Ⅴ類水:溶解氧不低于3mg/L
溶解氧的意義
水質優劣指標:溶解氧含量高低可以反映水質的優劣程度。
水體自凈能力指標:溶解氧值是研究水自凈能力的一種依據。水里的溶解氧被消耗后,要恢復到初始狀態所需的時間越短,說明該水體的自凈能力越強,水體污染不嚴重。
污染嚴重程度指標:溶解氧的高低能夠反映出水體受到的污染,特別是有機物污染的程度。當水體受到有機物的污染時,水中溶解氧量將不斷減少,甚至可接近于零,此時厭氧菌得以繁殖,使水體惡化。
水質溶解氧測量方法
目前,測量水中溶解氧的主要方法有三種:碘量法、電化學探針法和熒光法。其中,碘量法是我國標準方法,但步驟復雜,不適合現場測定;電化學探針法步驟簡單快捷,是測定水中溶解氧的常用方法;熒光法則具有無需校準、響應時間快、測量結果穩定等優點,但儀器價格較高。
綜上所述,水質溶解氧是衡量水體質量的重要參數之一,其含量受多種因素影響,并在水質監測、環境保護和水產養殖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網站首頁
電話咨詢
產品中心
QQ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