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砷地下水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命健康,長期飲用高砷水會引起皮膚角質化、皮膚癌、內臟癌癥等多種疾病的發生,其已成為我國乃至國際社會面臨的最嚴重的環境地質問題之一。

中國的高砷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環境下的內陸盆地和濕潤環境下的河流三角洲的沖-湖積相含水層中,處于中性至弱堿性和強還原環境,水中砷含量變化范圍較大,且以As(III)為主要形態。我國高砷地下水形成的主要機理是有機質和原生微生物作用下的鐵錳氧化物的還原性溶解,堿性環境、強烈的蒸發濃縮作用、長期的水-巖相互作用和緩慢的地下水流速促進了地下水中的As不斷遷移和富集。
不同形態的砷的毒性存在明顯差異,As(III)的毒性遠遠超過As(V),而As(V)被認為比甲基砷酸(MMA)和二甲基砷酸(DMA)的毒性更強。進入人體的無機砷通過甲基化(解毒)和還原(激活)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代謝,并由一系列甲基轉移酶和還原酶催化。
目前,高砷地下水的修復方法主要有:離子交換技術、膜過濾技術、生物處理技術、納米復合材料吸附技術、電化學技術等。上述各修復方法都還有一定的局限,亟待開發具有更強砷去除性能和可持續性的處理材料和技術手段,未來在各國科學家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定能早日解決飲水型砷中毒這一世界性難題。

網站首頁
電話咨詢
產品中心
QQ在線